生育是家庭和社会的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致力于提高生育率,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以促进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10月28日,国家发布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措施将为育龄家庭带来哪些新的支持?如何打通生育的堵点?
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这次政策体系围绕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3条生育支持措施。其中,强化系统谋划和部门协同,形成更好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同时,围绕生育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生育、养育、教育,尤其是女性的职业发展发力。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面临低生育率的风险。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法律和政策,但仍有一些育龄人口“不想生、不敢生、不愿生”。那么,是什么导致育龄人口生育意愿不高呢?记者了解到,经济压力是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鼓励生育,国家正积极出台各种政策,降低生育成本,为育龄家庭减负。例如,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从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同时,首次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旨在给予群众生育子女相应的补贴,这需要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
科学的政策来自实践的探索。在这次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之前,一些省市已开始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发放生育补贴。例如,四川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出台育儿补贴金政策,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
进行真正的需求侧改革
我国不断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省份普遍设立60天以上的延长产假、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以及5-20天的父母育儿假。在这次新出台的文件中,再次强调将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引导各地对生育假进行更加科学的配置。
这次发布的生育支持政策综合考虑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中的各个痛点,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举措,其中包括大家关心的扩大生育环节的医保报销范围和惠及人群。在养育上,提出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破解0-3岁幼童的看护难题。
为了激发企业设立“妈妈岗”的积极性,当地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妈妈岗”的用人单位,可给予每月每人400元的就业补贴,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同时,政策也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
新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不仅完善了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还将进一步推动建立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为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央视新闻)
通过这一系列的生育支持政策,我国有望打通生育的堵点,提高生育率,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天聚塑化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一系列支持政策 如何打通生育堵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