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探索的旅程中,宇航员如何在失重环境下处理日常“吃喝拉撒”的问题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神舟十九号与神舟十八号的成功“太空会师”,人们再次关注起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为期六个月的任务后,产生的几百公斤排泄物该如何处理呢?
在地球上,我们依赖重力来完成排泄过程,但在失重的太空中,液体和固体会漂浮不定。如果没有可靠的收集装置,这些排泄物很可能会污染空间站内的仪器设备,甚至威胁航天员的健康。
国际空间站特殊设计的“大、小便收集装置”是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吸尘器,利用风机将尿液吸入收集管道,并在气流的推动下流入储存箱中。经过净化处理后,尿液可以转化为可饮用水,回收利用率高达85%以上。中国空间站也设计了类似的尿液回收与处理系统,通过多次技术迭代,成功提高了尿液回收率至83%,并能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稳定。
对于固体排泄物,如粪便,宇航员需要使用特别设计的粪便收集袋。这些袋子由透气但不透水的材料制成,袋中含有适量的防腐剂用于抑制细菌滋生和异味扩散。便器内部设有负压装置,以避免粪便在失重状态下漂浮扩散。收集袋在使用后会自动密封,放入废物箱保存。
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延长和驻留人数的增加,废弃物的处理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固体排泄物和生活垃圾以及废弃设备零部件等一同储存到货运飞船中,待到飞船满载废弃物后便会脱离空间站,进行销毁处理。货运飞船在进入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在高温摩擦下完全烧毁,变成尘埃随风飘散。
随着太空任务的复杂化和长时间化,未来的废弃物处理技术正在不断改进。未来,我们可能看到更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如使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将固体排泄物分解成肥料或其他有用资源。甚至有可能利用激光设备直接在太空中气化垃圾,将其转化为微粒状物质,直接排放到宇宙空间中。
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为长途深空探测提供可持续的资源支持,还标志着人类在航天水资源回收和废弃物处理领域的自我突破。随着人类不断拓展太空领域的活动边界,未来的太空站将更加环保、高效,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天聚塑化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神十八航天员返回,6个月产400公斤排泄物,小便回收饮用,大便呢 》